企业精神

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各行同仁或投资者与我公司广泛合作

红色圣地上的勘探之歌

发布时间:2009-01-07人气:1684 次

五月末,内蒙古局104队组成工作组,赴陕北对下属的石油勘探公司进行有关安全、设备和党务工作检查,并表示节日的慰问。经过了一天两夜列车的长途跋涉,我们工作组一行人,终于来到了陕北石油勘探公司工区所在地--延安。远远地,延安的标志性建筑——宝塔山,就跃入我的眼帘。在微阴的天空衬托下,巍巍的宝塔,以我心目中那种神圣而熟悉的姿态,庄严地矗立着,像忠诚的卫士,守卫着这片革命的圣地。我的心中顿时肃然起敬,宝塔山,她是革命历程的见证,是延安精神的象征。
    走下火车,举目朓望,四面群山环绕,满目葱茏,延安城就坐落在这约一公里宽的山谷里。城中街区繁华,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,似在与群山比高低,更有依山建起的窑洞楼,栉次鳞比,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景。前来迎接我们的104队副队长夏长明和陕北石油勘探公司经理李亚新,以地主的身份,满怀兴致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一切。是啊,回想起来,公司从遥远的东北,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大西北,转眼已经是18个年头,参与并见证了这里飞速发展的建设历程,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。行驶在宽阔的“百米大道”上,听夏副队长介绍,这条路是我党延安时期的飞机跑道,看到眼前车辆川流不息的街道,我的眼前浮现出方纪笔下的毛泽东主席,带着果敢与自信,带着和平与希望,以大无畏的气概和无比的决心无上的英勇赴重庆谈判,登机定格的那永远的“挥手之间”。就是在今天这“百米大道”上,飞机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,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,飞上自由高远的蓝天......
    匆匆地吃过午饭,顾不上休息,我们在夏副队长和李经理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,直奔在蟠龙的2035井队施工井场。沿着延安唯一一条南北公路,向北行驶,放眼望去,只见山山岭岭,沟沟壑壑,连绵不断,层层叠叠,就是在这沟沟峁峁上,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,转战陕北,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,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。并且在蟠龙毛泽东主席还指挥了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围剿战役呢。行驶了五十多公里,下公路走土路,一路尘土飞扬,颠簸不平,我们井队的施工现场,距离公路还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。由于主要施工任务已经完成,所以工人们已经远赴甘肃庆阳,利用新设备进行新任务的生产,这里只剩下旧设备还在,工作组来这里主要是检查设备情况。整个井场只有五百多平米的面积,坐落在低洼的山沟里,三面是陡峭的土坎,忽然一阵风刮来,尘土便漫天飞扬了。听夏队长说,2035井队的30多名工人,在这个井场施工了将近两个月,想象着两个月来,工人们每天24小时都工作生活在这狭小闭塞的地方,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,我不由自言自语地说:多不容易啊,可算是完工了!一旁的李亚新经理说:其实,我们所有施工的现场都这样,这处完工了,搬到下一个井场,同样也是如此,勘探工作是艰难啊!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工人们远离家乡,一干就是十几年,支撑着我们的事业,建设着我们的国家,让人不由地生出无限的敬意!
    第二天一早,公司的两辆越野车,载着我们赶往距离延安140公里的志丹,2069井队正在那里施工。天正下着小雨,我们在延安城里穿城而过,雨中的延安,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:威武的宝塔山、古老的延河水、一闪而过的枣园里的大槐树、古老而高高耸立的城墙……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”这一切都透着别样的亲切。沿着延安—包头的高速公路,走了不久,又折上一条柏油路。早就听说延安地区的路险,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!公路崎岖坎坷不必说,全是依山盘旋而修建,走着走着,冷不丁的来了一个大转弯,弯、弯、弯……整个一360度,真的让人捏了一把汗啊!一看司机师傅小郑,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,他告诉我们,刚刚来得时候也发憷,时间长了就习惯了,井队施工都在偏僻的荒山野岭,出现大事小事,都得去镇里,这样天天跑来跑去的,有多少个弯都记个大概了,再说大都是这样的路,多加注意就是了。
    雨继续下着,眼前的一切以及远远近近的重重群山,都增添了精神,鲜绿的树木,清新的空气,一座座的井架,干净的城镇村庄,没有了漫天的尘土,消除了酷热的气息,经过几十年的建设,这里旧貌换新颜,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光秃秃的黄土高坡了。去井场仍然要走好长一段土路,好在雨不大,听公司的黎书记说,如果赶上大雨,全是黄土的路就没法走了,井场就与外面断绝了联系,但是这么多年,大家努力想办法去克服,积累了应对经验,所以一般来说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。说话中来到了井场,眼前的一切让人精神一爽:四面环绕着树木茂盛的山峦,建在山顶的平坦宽敞的井场,高高的井塔上红旗飘扬,伴随着钻杆旋转的轰鸣声,颇为壮观的井台上,身穿桔黄色工作服,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,正在操作台上紧张的忙碌着。环顾井场四周,钻具等设备堆放整齐遮盖严实;东、北两侧各有三辆寝车,用做井队30多个干部职工的办公,居住,厨房,材料库;靠近门口有个大的储水箱;井台旁边是一个很深的泥浆坑……走进办公的寝车,更是让人啧啧称赞:简陋的办公设施摆放有序干干净净,墙上悬挂的各种制度措施一目了然……夏副队长介绍说:公司之所以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,就是因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,有可靠的信誉和严格的管理,18年来共为华北油田、辽河油田、中原油田、吉林油田、延长油矿管理局施工石油井和煤层气井1000余口。我们一边听着夏队长的娓娓讲述,一边检查各项工作,一直进行到接近下午,还在井队上与工人们一起,吃了一顿不同寻常的午饭。
    在延安短短的四天里,工作组对在延安和周边地区施工的石油公司井队,一一地进行了相关的检查,对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进行了慰问,还利用这宝贵的机会,特意安排出时间,参观了红色圣地的革命遗址---宝塔山、杨家岭和枣园。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,今天身临其境,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多少闪光的记忆:杨家岭的大礼堂依稀回荡着毛泽东主席湖南口音浓重的讲话声;简陋的土窑洞里仿佛传来周恩来总理乐观爽朗的笑声;窑洞前的小石凳上还隐约保留着老帅们赋闲下棋时坐过的体温;还有纺车前那“仰首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”的潇洒身影;还有枣园苍郁挺拔的槐树下两三爿石凳石桌间那朗朗的读书声……所有的这一切,让我们回忆起了艰苦而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延安岁月。“1941年到1942年,边区几乎到了没有衣穿,没有饭吃的严重地步。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,党中央、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、克服困难,迅速在军队、机关、学校、工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。中央领导带头参加劳动,毛泽东和他的警卫人员在杨家岭挖地种菜;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种菜;周恩来、任弼时参加纺线比赛。1941年3月,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,经过3年的辛勤劳动,把昔日一派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“陕北好江南”。大生产运动不仅使陕甘宁边区克服了困难,度过了难关,达到了丰衣足食,而且培育了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。”
   昔日老一辈共产党人以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发愤图强的精神,历经磨难建立了新中国。今天,新一代地质勘探队员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,继续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,他们以吃苦耐劳,艰苦创业,顽强拼搏,不计名利的忘我工作,在革命圣地上谱写一曲开拓奋进的勘探之歌。

联系我们

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任何疑问,欢迎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。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476-8203202

关注微信
返回顶部
Baidu
map